乙型脑炎病毒(JEV)传播与动物宿主关系(3)
发布日期: 2024-07-31 09:00
访问量:
澳洲灰头狐蝠
在东亚的许多蝙蝠种类中检测到JEV抗体。已经从日本、中国台湾和JE曾严重流行的云南、湖南、广东和海南[1]的几种蝙蝠中分离出JEV毒株,这些结果提示蝙蝠可能参与了JEV的自然循环。
在微型蝙蝠身上的实验研究显示,它们的病毒血症可以持续长达25-30天,其水平足以感染蚊子。对一种大型蝙蝠-狐蝠(Pteropus alecto)的实验感染显示,直接接种或者通过感染的环带库蚊叮咬使其暴露于JEV,虽然没有出现病毒血症,但却产生了JEV抗体,并且这种蝙蝠可以使其他蚊子感染JEV,尽管受体蚊子的感染率较低,但栖息地的高种群密度以及该蝙蝠迁徙行为表明,狐蝠可能在乙脑病毒的传播中发挥了作用[2]。
在一项墨西哥开展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怀孕的巴西无尾蝙蝠发现JEV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下一代,且传染率较高[3]。在蝙蝠分布的北部地区,冬眠的蝙蝠紧紧靠在一起,也为病毒在蝙蝠间流行提供有利条件,冬眠结束后的蝙蝠重新激活病毒血症,为JEV越冬提供帮助。
泰国的一项研究证明了乙脑病毒传播最可能的机制是蝙蝠通过感染了JEV的蚊子叮咬而感染[4]。这些结果解释了蝙蝠体内乙脑病毒维持的合理机制,以及它们作为乙脑病毒储存宿主的潜在作用。
其他JEV宿主
1、袋鼠
其他驯养动物(牛、马、水牛、山羊)和野生动物(有袋动物)被认为是乙脑病毒传播的终端宿主。这些动物即使感染了JEV,但是出现低病毒血症,不能传播给蚊子。在终端宿主数量充足且为病媒首选的血食来源的情况下,它们有可能通过使病媒远离扩增宿主而削弱或抑制JEV的传播[5]。(小编:通俗讲就是蚊子咬这些马牛羊了,就减少咬猪的概率,而马牛羊的血液中病毒又少,不会让蚊子感染,这样就减少了乙脑的传播。)
2、澳洲树袋熊(有袋动物)
最近在柬埔寨进行的一项研究观察到,JEV可能在狗和家禽(鸡、鸭)在内的多个宿主之间传播,并在一系列动物中检测到乙脑病毒中和抗体的存在[6、7]。大多数牛和马的JEV感染不足以致病。尽管牛乙型脑炎(JE)很少见,但马的JE已得到广泛证明,并且马的流行与人类相似[8]。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和新加坡强制要求马匹接种JE疫苗,减少了这些地区马匹的JEV感染[9]。与家养鸟类不同,人们对新生牛犊或小马驹中的JEV血症以及这些年幼动物中是否会出现较高的病毒血症知之甚少。然而,母源抗体可能会保护牛犊和马驹,从而导致JEV感染率较低,直到它们断奶为止。
马来西亚2015-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马来西亚的五个州中犬的JEV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0%,其次是猪(44.4%)、牛(32.2%)、鸟(28.9%)、猫(15.6%)、猴(14.3%)。该研究还表明,在幼龄动物以及蚊虫媒介和候鸟盛行的地区,JEV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10]。
3、食蟹猕猴
泰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泰国东部和西部两个省的食蟹猕猴(NHP)和邻近人群中发现了JEV的中和抗体,表明存在JEV自然感染,提示该病毒在NHP中存在地方性传播[11]。用Elisa抗原检测法对日本爱知县(Aichi)的332只猕猴进行JEV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44%的样本呈现血清阳性。此外,该地出生的131只猴子中有35只(27%)血清呈阳性,该地的年感染率估计为13%。结果提示许多日本猕猴经常暴露于JEV,存在通过蚊子向人类传播JEV的风险[12]。
总结
2017年,Oliveira等通过收集已经发表的JEV感染脊椎动物宿主的文献,汇总其中数据进行Meta分析发现,野猪、马、驴、猫、狗、牛感染JEV的比例高于家猪,可能跟亚洲各地工业化养猪导致的家庭后院养猪业减少以及生物安全措施加强有关。可以用以上动物的感染率预测人间病例。所有其他物种(蝙蝠、鸟类、鸡、鸭、苍鹭、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绵羊和山羊以及森林哺乳动物)感染JEV的比例低于猪。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脊椎动物宿主的感染比例更大[13]。

乙脑在自然界循环传播,不可消除;但是作为疫苗可预防疾病,可防控。而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接种乙脑疫苗。目前我国有两种乙脑疫苗,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都是国家推荐使用的乙脑疫苗。
上一篇: 成人乙脑:乙脑预防控制的新挑战